机械网-应在全国范围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系统
随着电动汽车愈来愈多,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日趋引发社会各界重视。公然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20万吨(约25GWh),其中6万吨的电池需要报废处理。而到2025年,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(约116GWh),将有约23.4万吨电池需报废处理。由于动力电池没法自然降解,如果留在自然界或被非法拆解售卖,便可能造成没法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。有鉴于此,9月1日起,由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《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行细则》(以下简称《细则》)正式实行。虽然这不是1个针对动力电池回收的专门文件液氮祛斑有副作用吗,但对行业无疑是个大利好。不过,笔者深入研究《细则》认为,1些细节仍需完善。首先,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动力电池的回收系统。对此,《细则》只是说,";国家对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。未经资质认定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"。其中其实不触及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性地处理这些污染物的问题。事实上,此前在铅蓄电池的管理上,就存在类似的情形癫痫发作是什么,虽然规定必须100%回收,但因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,还是不断有企业非法拆解电池造成污染。目前,很多企业已开始建立自己的回收网点,比如比亚迪有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中心,蔚来、小鹏汽车也都开始了电池回收工作。最近,特斯拉也在国内推出了电池回收伏务。但这些企业行动目前没有1个国家标准,也没有相干的监督性质的法律文件,特别是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众多,有些企业乃至在竞争中已消失了,如果没有政府规范的全国性回收体系,部份动力电池是很难真正被回收的。笔者认为,可以在《细则》的基础上制定专门针对动力电池的回收规则,把电池回收作为电动汽车企业的义务。对此,工信部在2019年发布的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伏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》中,就比较明确地规定在本企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达8000辆或搜集型回收伏务网点的储存、安全保障等能力不能满足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要求的行政区域(最少地级)内建立集中储存型回收伏务网点。但是,中国幅员辽阔,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和农村区域,这样网点的建设和管理明显是非常困难的,而且这份指南中也没有针对车企如果没有这样做的处罚规定。其次,我们应大力发展互联网回收伏务。依照现在的互联网技术,对每块电池进行溯源是非常简单的,有关方面可以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,将车和电池的数据实现系统对接,只要更换电池或汽车报废,就必须有1个电池的回收码。现在很多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展开上门回收伏务,有关部门可以开放电池数据库,让这些企业通过互联网主动寻觅回收电池。乃至,这些数据还可以开放给每一个购买电动汽车的人,让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。最后,笔者认为,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。笔者通读《细则》,处罚上多为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。这样的处罚力度明显不能吓退非法回收和拆解企业。还有,对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不建立电池回收网点或不完全回收电池的,也应当制定更严厉的处罚规定。在回收费用方面,最基本的规则应当是谁卖出的电池,就由谁出钱负责毕生保护和回收。只有如此,电动汽车才能真正成为1个利国利民的产业。逐日经济新闻作者:凌建平文中内容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!
移动版:应在全国范围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系统